校友风采
周光辉:一片冰心在“林业”
时间:2010-06-08 来源: 作者: 点击:0
——记我校78级校友、国家林业局中南林业调查规划设计院院长、党委书记周光辉
初次见到周院长,是在他的俭朴宁静的办公室。50出头的年纪,中等个头,一身合体的西装。微笑的面容,睿智的目光,闪烁着“学者”特有的机敏与从容。由于周院长下午即将去外地开会,我们没有过多的寒暄和问候,而是开门见山,直奔主题。
周光辉,1956年12月出生,湖南省株洲市人。从湖南洞口县二中高中毕业后,1975年3月下放到洞口县竹市公社园艺场。1978年3月考入中南林学院林学系,从此与林业结下了不解之缘。当回忆自己的求学之路时,周院长往事历历在目,侃侃而谈,充满了对母校的感激与怀念之情。他回忆当年读书的地方是在湘西溆浦大江口,下了火车还要走20里山路。当地原来是一个废弃的兵工厂,山深林密,人烟稀少,大部分的粮食、蔬菜都得从外面运入,教学、生活条件的艰苦可想而知。如今有的大学生一进校门就问家里要“三大件”(电脑、手机、MP3),七十年代的大学生,班上哪位同学有个半导体收音机都是“宝贝”。周光辉本人爱好摄影,当时好不容易从系里借来一台老掉牙的“海鸥牌”照相机,拍下了许多在“威虎山”、“夹皮沟”里学习、生活的照片。30年过去弹指一挥间,这些黑白老照片尽管有些发黄,但他仍然珍藏至今,因为这是一代人奋斗拼搏的见证。
当讲到“时势造英雄,逆境出人才”时,周院长颇有感慨。他认为自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人民的生活水平普遍提高,学校的建设与发展日新月异。时代变了,条件好了,中南林由乡村走进了省城,但是,学校“树木树人”的宗旨不能变,艰苦奋斗的传统不能丢,中南林人勇于吃苦耐劳的本色不能少。周光辉在学校读书的四年,尽管环境十分艰苦,但他们苦中有乐,以苦为荣,因为它培养了青年学子坚韧不拔的意志,锤炼了百折不挠的品质,提高了敢于面对困难、战胜困难的能力和素质,为今后的人生道路乃至走向领导岗位积累了宝贵的财富,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1982年1月,周光辉从学校毕业,分配至林业部中南林业调查规划大队(现国家林业局中南林业调查规划设计院),1984年10月加入中国共产党。森林资源监测和林业调查规划设计工作,是关系林业建设和发展全局与根本的一项重要基础工作。在组织的培养与同志们的帮助下,周光辉热爱专业,勤奋好学,刻苦钻研业务技术,一步一个脚印,努力攀登林业科研的高峰。他参加工作以来,一直在全国各林区参加、主持和组织森林资源调查、监测、规划与设计、森林经营方案编制、营造林工程监理、自然保护区和森林公园总体规划设计、林业调查新技术、新方法的研究和推广应用等方面的工作,历任小队长、项目负责人、规划设计室主任、生产技术处主任、联合国援华设计院项目办主任等职。1990年12月任业务副院长,1993年4月任高级工程师,1995年5月到德国、瑞士考察学习欧洲森林资源监测、调查技术,1996年获“林业部有突出贡献中青年科学、技术、管理专家”称号,1999年12月任教授级高级工程师。2000年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2004年任设计院党委书记,2005年3月任院长、党委书记。2005年度获国家林业局“优秀局管干部” 称号,2006年度获“湖南省省直机关党建工作最佳指导(领导)者”称号,2007年度获“第三届梁希林业政治思想工作精神文明建设先进个人” 称号。
从事林业工作20多年来,周光辉积累了丰富的实践经验,主持和组织完成林业调查规划设计项目200多项,本人亲自主持完成30多项,发表论文20余篇,获得多项国家级和省部级科技进步奖和优秀工程勘察设计奖。其中,2005年获首届“梁希科学技术奖”二等奖。2007年7月,他主持的“全国森林资源和生态状况综合监测体系建设框架研究”项目,荣获“梁希林业科学技术奖”一等奖,为我国林业事业的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周光辉先后担任林业部(国家林业局)科学技术进步奖评审委员会委员、林业部(国家林业局)工程系列高级专业技术职务评审委员会委员,湖南省林业科技进步奖评审委员会委员,中国林学会理事,湖南省林学会副理事长,《中南林业调查规划》主编,《中国林业》杂志编委等多项学术和社会职务。
周光辉从学校毕业以后,始终与母校保持密切的联系。他在接受采访中多次提到,没有老师的培养指导,就不会有他的今天。82年参加工作后发表在《湖南林业科技》上的第一篇学术论文,就是在老师的指导帮助下顺利完成的。因此他十分感激母校的培养,老师的教诲,并坦言自己有“中南林情结”。他的小孩、外甥、侄儿等人,高考填报志愿征求意见,周院长都毫无例外地向他们推荐“中南林”。目前他的一家亲戚中,先后有7人曾经在中南林就读,可以称为“中南林之最”,由此可见他对母校的感情之深。对于如何促进学校今后的发展时,周院长坦荡直言,对母校的快速发展,我们由衷地感到高兴和自豪。要说建议有两条:一是希望学校进一步加强与校友的联系,充分调动和发挥校友的积极性,为学校的建设献计献策;二是希望母校加强与行业的合作和沟通,尤其是咱们“林家铺子”的人要多跑动,多联系,多一份理解与支持,为振兴地方经济,加快林业发展的步伐而共同努力。
听君一席肺腑之言,爱林之心天地可鉴。结束了对周院长采访后,记者突然想起古人的一句诗:“一片冰心在玉壶”,那是写朋友之间肝胆相照,友谊长存。周光辉院长把林业当作他毕生的事业,称其为“一片冰心在林业”,正是对他孜孜不倦追求的高度概括与真实写照。
周光辉校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