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友风采
吴义强:勇立潮头唱大风
时间:2011-03-23 来源: 作者: 点击:0
四十不惑。如果拿孔子这句话放在科研和教学领域来说事,很多人会觉得不可思议。.在科学世界,对许多人来说,不要说四十,纵然是白发皓首仍然会迷惑重重。然而,对刚逾不惑之年的吴义强而言,这句话却显得非常贴切,近年来,他凭着渊博的学识、开阔的视野、敏锐的洞察力相继破解了困惑几代学者的一道道学术难题,赢得了国内外同行的广泛赞许,也为自己争得了令同龄人刮目相看的一项项荣誉——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科评议组成员、全国优秀教师、湖南省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湖南省高校学科带头人、湖南省木材科学与工程专业教学团队带头人、木材科学与技术国家重点学科带头人、中国林学会生物质材料科学分会理事、中国林学会木材科学分会常务理事、全国林业生物质材料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天佑英才,大器早成。透过这些闪亮的光环,我们完全可以想见荣誉背后那一份份无言的艰辛与磨砺,破蛹成蝶,浴火重生,每一个前进的脚步都是用心血凝成。
一个令日本学者敬佩的中国留学生
1991年,吴义强以优异的成绩毕业于中南林学院(中南林业科技大学的前身),由于他出类拔萃,曾两次受到湖南省教委、省委宣传部、省科委、共青团省委和省学联五家单位的联合表彰和奖励,被学校领导点名留校。从此,这个意气风发的青年才俊与三尺讲台结下了不解之缘。
2002年,因其扎实的理论功底、较深厚的学术造诣和良好的科研业务潜质,受到日本文部省全额奖学金的特别资助,成为一名漂洋过海的日本国费留学生。
背井离乡,远赴异国求学是孤寂的、艰难的,吴义强从未感到异国他乡的孤独。他如饥似渴地在知识的海洋中遨游。纸箱当床,书本为被,他一头扎进实验室,渴了,喝点烧好的开水,饿了,吃口批量购买的方便面、压缩饼干。每天,实验室都有他忙碌的身影,导师疑惑地问:“小吴,是什么给了你如此巨大的动力?”吴义强微微一笑答道:“这是我对所从事的木材科学执著的爱,更是我对养育我的故土的眷念!”此时,日本到时对这个其貌不扬的中国学生产生了敬佩之情。此后,这位导师常常帮助他解决生活和学习中的困难,不断给他的研究工作提供一些全新的思路。
经过三年的不懈努力,吴义强顺利完成了博士研究工作,并提前向学校提出了博士答辩申请。面对众多本学科一流的专家学者,吴义强沉着冷静,从容作答,独到的学术思想令在场的每一位学者深感惊讶和钦佩。即使是当地学生,至少要花4-5年时间才能完成的研究工作,而一个中国留学生仅仅只用了3年时间就出色的完成了各项任务,很多人都觉得太不可思议。在学位授予典礼上,他的先生和学校校长赞许地向他竖起了大拇指,由衷的说“了不起,吴先生,恭喜你!”
这位来自大山的青年人,面对外面的精彩宾飞,面对种种诱惑和考验,不为所动,学业完成,毅然踏上了故乡的土地,回到了挚爱的母校。
一个破解木材工业难题的优秀研究者
速生人工林木材的高质高效的利用是解决世界日益匮乏的木材资源的最重要的途径。然而,作为实体用材时其干燥过程中易裂和变形,严重制约了其附加值的提高,如何解决速生人工林木材干燥缺陷为题已经成为了国际性难题。在日本求学阶段,吴义强将此树立为自己要攀登的第一个科技高峰,寒暑易节,焚膏继晷,他花了两年多的时间终于摸索出商业价值巨大、世界四大速生树种之一的桉树木材的特异的干燥为题,制定了与之相适应的干燥基准,并首次提出了“木质细胞瞬间皱缩和最大瞬间皱缩理论”,引起了学术界的共鸣,为解决桉树木材作为实体木材用的“巴赫猜想”做出了突破性的贡献。回国后,他结合已经取得的成果迅速对此展开深入的研究,申请并获批了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教育部留学基金、人事部择优资助基金等4项课题,授权国家发明专利三项,建立了木材解剖性质与皱缩收缩间及各种干燥条件下木材的近红外光谱、化学基团浓度与皱缩收缩量间、木材化学成分、材色参数与皱缩收缩量间的数学模型,这些技术的推广与应用,让上百万的桉农发家致富,惠及数十家企业,实现利润增长过亿元。
如果说解决桉树木材干燥问题是牛顿发现苹果落地,那么无烟不燃木基复合材料的制备技术无异于爱因斯坦发现了相对论。针对木材容易燃烧的致命缺陷,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湖南省杰出青年基金的资助下,吴义强和他领导的团队花了近十年的时间,筛选了上万种阻燃抑烟化合物,经历了数千次的化学实验,寻遍上百家企业与工厂,请教数百名一线生产技术员工及国内外相关领域知名专家,好几次,团队中的其他成员都萌生了放弃的念头,但他一次次的加油打气,让他们重新树立起信心。2009年,他领导的课题组终于攻克了最后一道技术难关,成功地将无机阻燃剂引入木基复合材料,首创NSCFR阻燃剂及NCRADH无机不燃胶黏剂制备技术,首次研发出增强阻燃层制备技术,实现不同相材有效结合,取得了令人意想不到的科研成果。复合材料在明火下基本不燃烧,达到了国际领先水平,填补了国际阻燃研究领域的空白。此项技术已经全面应用于企业生产,年创利润数十亿元,同时为减少火灾事故的发生做出了卓越的贡献。该成果在2010年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近年来,他先后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课题、国家科技部林业公益性行业专项、国家“948”项目、教育部留学基金、湖南省杰出基金等省部级以上项目20余项。主编(著)和参编教材5部,在国内外重要学术期刊和国际学术会议上发表科学论文100余篇,其中SCI、EI、ISTP收录论文50余篇,授权和公开国家发明专利20余项。先后获湖南省自然科学优秀论文一等奖、第二届梁希青年论文一等奖和湖南省科技进步三等奖。
一个与时俱进开拓创新的学科带头人
学科是高校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沟通学生和学校的平台、桥梁,学科建设和学科规划更是重中之重。作为木材科学与技术国家重点学科掌舵人的吴义强教授深知责任重于泰山,上任伊始,便进行大刀阔斧的改革,打破常规思维的束缚,删减冗余落后学术方向,实行灵活过度转型,与时俱进,结合国际国内前沿研究、先进研究,构建灵活合理、高效先进的学科体系。
首次将目标管理引入学科教师教学考核指标,将科研项目、论文专著、指导学生质量作为考核教师的三大目标,他积极鼓励老师走出去与国内交流,与国际接轨,走进学生生活、走进企业,了解学生所想、企业之所需、国外之所研,独辟蹊径,有的放矢,既解决实际问题,又进行科学研究。这种独特的方法提高了教师的主动性和灵活性,在学术界和企业界引起了巨大的反响。
“要想给学生一碗水,教师应有一桶水”,教师渊博的学识、丰富的经验、创新的思维才能给学生提供思想的火花。学科带头人吴义强教授注重提升学科教学师资队伍整体实力,先后派遣多名青年教师赴美国、加拿大、日本等国学习交流与深造,同时学科内部每年定期举行两次教学比武大赛,数次教学、科研心得交流会,打造出一支实力雄厚、结构梯队合理的教学团队,2009年,由他衔领的这个教学团队获得湖南省优秀教学团队。
“先种梧桐树,再引凤凰来”,强有力的硬件条件和措施,必定能够吸引杰出科学家前来。在他的努力下,学科拥有品种齐全、国际先进、国内领先的实验室和资料室,建有国内品中完备的木材标本室,还在谋划扩建木材标本室,建成全国品种最全的综合性的生物质材料标本馆。另外,实验仪器管理到每位教授,真正做到专人专器,由懂到深,由深到精,先进实验室平台在2009年引来了第一只金凤凰——芙蓉学者岗位顺利安家此学科。
为了开拓学生和老师的眼界,更进一步与国际先进理念接轨,他不遗余力、不畏吃闭门羹的窘迫,邀请著名学者、专家,成功企业家、经理人,一线工程师、技术人员来学科讲课、做报告,并与他们建立长期有效地合作关系,互派老师学生交流学习,建立实习实验基地,成功搭建了国内国际交流平台。
一个诲人不倦不辱使命的教育急先锋
平凡的岗位,不平凡的事业。身为教授、博士生导师的吴义强,身先垂范,始终走在教育教学第一线。他坚持每年亲自为本科生和硕士、博士生研究生授课。他常说作为一名老师就应该把自己所知道的都教给学生。在执教的近20年生涯中,授课班级40多个,开设课程10多门,指导本科毕业生200多名、硕士、博士生20多名。“桃李不言,下自成蹊”吴义强老师坚持教书与育人相结合,严以律己,宽以待人,对学生言传身教,关爱有加。从理论到实践、从教室到工厂,他时刻都在用自己的言行教导学生求知与做人的道理。正因如此,他指导的本科、硕士和博士生不仅思想素质高,而且专业能力也非常突出。10多名本科生在省、全国各种竞赛中获得优异成绩,一批硕、博士研究生所荣获市、省、全国大学生“挑战杯”三等奖以上奖励;他甘当铺路石,一批年轻学者迅速成长,有3人已成为国内外学术造诣较深的知名青年学者。
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这点在吴义强身上表现得尤为突出。他没有机械式的把知识灌输给学生,而是以课程内容和学生的学识积累为基础,引导学生创造性地运用知识,自主地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在研讨中积累知识、培养能力和锻炼思维的能力。他负责并主讲的《木材学》本科生课程,内容丰富、形式新颖,获得了广大老师和学生的一致认可和赞许,2007年评为湖南省精品课程,2008年评为了国家级精品课程。
吴义强不仅把文化知识传递给学生,而且通过言传身教,培养学生勇于进取、大胆创新、治学严谨的科学态度,他特别重视知识更新,注重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的改革,而且特别注重教学效果和教学质量,他所组建的教学团队被评为湖南省优秀教学团队,他本人也获得了湖南省教学名师、全国优秀教师等荣誉称号。
[稿源:红网综合]
[编辑:李泽清]